凌乱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凌乱文学 > 大魏霸主 > 第880章难以取舍

第880章难以取舍

第880章难以取舍 (第2/2页)

在讲完《花木兰》之后,众人热情不减,众意难违,接着又讲了一个《孤王带着你们去死》的变文故事,和《花木兰》的故事情节曲折不同,这篇变文故事显得更加悲壮。在皇权至上的年代,在普通人心目中,皇帝就是秉承天意的天子,神一样的存在,可是亲王是龙子龙孙,就像半神的一样存在。如今却甘冒危险带领一群贱民去跟敌人拼命,和他们一起并肩面对凶恶的敌人,不光听者感动,无不热血沸腾。
  
  可是更多百姓却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。魏国的亲王不多,那个时候不过才三个亲王,还不足晋朝的十分之一。太原王冉胤已经为国捐躯了,现在冉明居然也要带着部曲慷慨赴死,共赴国难。可是晋国的亲王都做了什么?如果不是八王之乱,不是他们率先把国家打成那个烂样子,那些胡人敢反吗?能反吗?他们这些人会背井离乡,衣冠南迁吗?
  
  这个故事重点是神化冉明,把冉明的性子进行了完美的艺术加工,尤其是冉明那英明神武的人物形象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。
  
  这一篇变文说完,大半个建康的百姓都记住了冉明,记住了冉明身边的几个大将,苏觉、荆展等人,特别是那个为了帮助冉明挡箭赴死的哑女,听者无不赞叹汉家出了如此英雄人物,无怪冉氏能从微末崛起,冉闵之勇,冉明之智,冉氏之烈,国之动容。
  
  就连晋朝右光碌大夫孟渊听到也对冉明赞不绝口。
  
  平昌孟氏也是高门显第,孟渊之父孟珩曾任河南府尹,虽然不如王谢,但是也属于公次于一流豪族的二流豪族。就在魏国变文大肆进入晋国之后,孟渊之子孟绰向孟渊问道:“父亲,那变文中说魏国军卒可以对羯胡健卒以一敌三,甚至以一敌五,对鲜卑可以以一挡十,您看他们是不是这么强?”
  
  孟渊笑道:“魏国军卒虽强,但是绝对没有变文中说得那么强!”
  
  孟绰道:“那变文中说魏国军队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凶奴营,杀敌将数名,逐百里,斩凶奴首三万;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;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;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;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;六战于邺城以两千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。几番大战,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,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。”
  
  孟渊道:“冉闵首战,主要是夜袭。军队在夜间遇袭十成的战力能以挥三成就不错的,而且极易引起营啸,在这等情况下的战绩,水分很大。或许匈奴人自相残杀的,甚至比魏军斩杀得要多。况且现在的匈奴早已非当初冒顿单于时代的匈奴了,匈奴人比晋军要强,可是如果对上羯人,他们也只有望风而逃的份了。次战之时,冉闵以五千汉骑大破王郎所部七万胡骑,那是冉闵占了先机,先是赤壁清野,再后扰敌疲敌,王郎所部千里进军,士兵人马皆疲惫不堪,而冉闵也是以逸待劳,这等情况之下的胜负要考虑的问题太多,未必就直接由双方军队的战力决定。三战四战,那是冉闵挟大胜之威,绵羊只要打出火气,也能撞死几个人的。不过有一点却可以肯定的,那就魏军的战斗力确实不弱,至少晋国最强的西府军不是对手。自古邦国相争,斗的是国力,国力在于人力与钱粮两方面——而这两方面魏军都不足,北地被胡虏破坏得太厉害了,他们要想恢复元气,没有二十年都没有可能。钱粮晋国大胜魏国,那他们还有什么可怕的?至于什么智将猛将,那只是因事成名罢了,里头吹嘘的成分太大,不必作过多的理会。”
  
  不过,说着不必过多理会,但是孟渊却暗暗记在心中。
  
  不过,随着魏国宣传队进入晋国,给于晋国的人心冲击都不小。但是对于魏国的马前卒,晋国大臣不是没有人看不到其中的危害,可是两国交战,他们知道这些马前卒,都没有重要角色,杀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,不过这样以来会给魏国结下死仇,万一将来魏国统一天下,这些士族出身的官员为了家族利益,自觉的装聋作哑。
  
  晋国官场集体失声,让司马聃都蒙在鼓里。至于“影子”虽然听到了这些变文,但是他们查来查去,发现根本就没有魏国老对手“天聋地哑”的成员,放长线钓大鱼的计划很自然的落空了。当“影子”把这些问题上报时,司马聃也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危害。
  
  这个时期的名士,最善空谈。说起来头头是道,可是事实上呢,让他们治国却太理想化了。士族心中没有国家概念,只有家族。一旦遇到不可逆转的大势面前,他们就会转而认一个新主子。
  
  即使没有这些变文,那些消息灵通的士族也开始两头下注了。更何况宣传队动摇的其实是晋国的民心。晋朝士族门阀的势力太大,皇族皇帝就是他们手中的傀儡,因为他们既不用交锐也不用纳粮,日子过得非常滋润。他们早已做好了打算,魏国来了,他们去投靠魏国。反正魏国要治理江南,必须依靠士人,或许有人会倒霉,但是魏国也不可能把他们全部杀光。
  
  为了保全家族,有些牺牲是必要的。南迁士族都有留北分支,以边远子侄留在北方,现在好了,大不了让他们加入嫡支,家族还是那个家族,只是换人当家而已。
  
  要士族的异动不同,百姓主要关心的他们的利益,田地几何,税收几何,特别是永不加赋的圣旨,可让冉明获得了不少人心。
  
  成都蜀王府,桓温的蜀王府其实就是成汉李氏的皇宫,按照制度,桓温属于逾越了,但是晋国朝廷对桓温这个权臣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。
  
  现在桓温终于得到了江柚城易手的消息,根据情报显示,谢艾率领两万余镇西军精锐进入了江柚,目前对梓潼和涪陵进行了进攻。
  
  桓温向众参军问计,这是桓温的习惯,哪怕是他心里早已有了主意,但是还要装成礼贤下士的样子。
  
  参军孙盛向桓温建议,放弃剑门关,这时桓温的脸色铁青,一时间犹豫不定。
  
  壮士断腕,不失为明智之举,但放弃剑门关不是砍掉一只手的问题,而是丢胳膊卸大腿,甚至可以算高位截瘫……剑门关是巴蜀的第一道屏障,桓温在这里经营了两年多,各种防御设计齐全,一旦放弃剑门关南逃,所有的心血打了水漂不说,不战而逃对部队的打击是太大了,放弃剑门关,很可能会影响到他对各个郡的控制力,变成一个有名无实的蜀王。
  
  不过不放弃剑门关,四万余将士因为江柚的丢失,而陷入了绝境,剑门关对江柚城的后勤补给依赖非常严重,剑门关的平时粮草只预留一个月,如果得不到江柚的粮草支援,剑门关即使粮食定量使用,也可以坚持一个半月。最多不过两个月,两个月内要想夺回江柚城,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小。
  
  伏滔是桓温的参军,深加礼接,每宴集之所,必命滔同游。因桓温封其为正四品游击将军,他时常以儒将自居,满口之乎者也:“安国此言差矣,剑门关为巴蜀之首,岂能轻易与敌,自当分守要津,与魏国决一死战……”
  
  孙盛冷冷一笑,打断了他的高谈阔论:“分守要津?好啊,你愿守哪里?北川,还是青川还是岷山?又或者与剑门关共存亡?”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和离后,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,开局混沌道体!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:开局满级力量,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: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